如果對VPPM的發展有興趣一起合作發展, 可以按以下連結直接填寫入會表格。
http://www.vppm.org/join_app.php
2012 VPPM 回顧, 過去做過什麼?
贊助了誰, 製作了什麼, 報導了什麼, 等等. 太多不能盡錄, 只係在此一刻回想和檢討還有什麼可以改善和進步, 踏入2013 年, VPPM 會培訓一隊成員以便再增多一點成員.
《萬千星輝頒獎典禮2012》各項得獎名單結果如下:
1.「萬千光輝演藝人大獎」 – 汪明荃
2.「飛躍進步女藝員」 – 黃智雯
3.「飛躍進步男藝員」 – 梁烈唯
4.「最佳節目主持」 – 黎芷珊
澳門牛房倉庫呈獻
香港藝術家掬色十五年來首次個展
改善生存的十項建議
TEN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OUR LIVES by GUKZIK
策展人:李銳奮
(2012年12月17日—澳門)澳門牛房倉庫呈獻、香港藝術家掬色十五年來首個個人多媒體藝術展《改善生存的十項建議》,將於2o12月12月22日對公眾開放。是次展覽將展出一系列掬色的全新作品,以及她思路過程中產生過的舊作和筆記,包括展現出強烈個人風格的裝置藝術、文字、圖像等,並通過音樂、誦讀、錄像投映以及塗鴉牆與公眾互動,引領觀者從藝術家提出的十項改善生存的建議中,思考生存的意義。
《改善生存的十項建議》共分兩面展示,一面展現衣、食、住、行等生活層面上的活動,藝術家掬色嘗試在最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找出意義,另一面則打算通過眼、耳、口、鼻、身、心等感官,展現其對生命形式的思考。「我對身體賦有這些生命現象感到出奇,想知道潛藏在生命裹的能量還可以有怎樣的形狀和發展。」掬色希望展覽能讓觀者留意感官,明白自己本質上和全世界是一體的這個事實,然後「大胆地去想象去創造自己的生活內容,並時時改進,以期與世界同步静静地進步」。《十項建議》中,其中一項關於住的 ,正正可以表現出藝術家我外一體、既出世也入世的世界觀:「住。還給自己一個家徒四壁。減少擁有,爭取空間。」
策展人、牛房倉庫藝術總監李銳奮表示:「我看到的是一位創作不斷且持之以恆的artist,在一個如斯繁忙的大都會中,她的作品似如魚得水般自在地遊蕩,實屬異類。」在昏亂的時代保持清醒並不斷作出批判式思考,本來就是異類。掬色說:「我之為我,如何成為,如何又在成為之後如何選擇,如何又因我的選擇使那無數人的思考和見解在質和量都有所增加,更新為進一步的見解,於是在它之內我逐漸成形,也在它之內我逐漸隱形,成為獨一無二也成為世界上無數人其中一個。於是引申了這樣的一個程式成為我的標語:我知道,我存在,我去做。I know, I exist, I do.《十項建議》成為我這個人在尋找什麼的結果。」
關於劉掬色
早年習畫並畢業於加拿大多倫多安大畧藝術學院、英國倫敦皇家美術學院。她的創作使用現代印刷工具和機器,譬如彩色影印機、傳真機、電腦噴墨打印等,融合手繪圖象和文字,創製出平面的藝術作品。現居香港,專事創作及藝術教育工作。(圖:何兆南)
嘉賓藝術家
Katol from Start From Zero (羅德成,塗鴉藝術家,香港)
Michael Leung from HK Honey(梁志剛,設計師/養蜂人,香港)
My Little Airport(My Little Airport,獨立樂隊,香港)
Lam Lee(聲音設計師,香港)
展覽場館
澳門美副將大馬路與提督馬路交界
牛房倉庫地下大倉展廳
展覽日期
第一部份 2012年12月22日 至 2013年1月22日
第二部份 2013年 1月26日 至 2013年2月28日
每日中午12時至晚上7時
逢星期二休館
主辦
牛房倉庫
贊助
民政總署
媒體公關查詢
Wyman Wong/ 牛房倉庫
+853 2853 0026 oxwarehouse@gmail.com
Leung Dont / 掬色
+852 6492 8064 leungdont@gmail.com
12月21日周五 晚上七時在牛房倉庫二樓展廳舉行《無聊戲》歐陽永鋒 攝影展的開幕式
– 展覽開幕, 憑票入場* :
2012. 12. 21 / 7: 00 pm – 8: 00 pm
* 當晚開幕會有小活動,由於場地有限,請憑票入場。
– 索票請聯絡: bullsfong@gmail.com or 63805050
或直接search “Silly Goods” 專頁留言,有專人處理
– 展覽時間:2012.12.21 – 2013. 2. 28
– 地點 : 牛房倉庫(oxwarehouse)
展覽簡介
我認真地認為,無聊是分等級的。
生活在那些無聊的日子裡, 所做的眾多無聊事中,
有一群無聊的騷動分子,
用嬉戲來代替抗爭,以反叛來表現青春不死,
我們爬樹跳舞,我們高歌在夜裡漫遊街路,
然後在大三巴前進行不打臉的格鬥 …
在黑暗的狀態中,
我用鎂光燈來穿透那些人,
穿越那空氣,光速地滲透整個空間,
温暖的包圍著我們,無一倖免。
如同是一部永遠延續的戲,
這可說是絕對高級無聊的事。
生活裡還有很多很多,值得去享受無聊的時光啊。
那才是我們青春不滅的態度。
而不懂得的人,是真正的無聊笨蛋。
Seriously, I think there are different classes in being silly.
In those silly days, a lot of silly things have been done by
a gang of silly, turbulent rebels.
Play, instead of fighting, is our way to combat, as we revolt to express our immortal youth.
We climb trees and dance atop; we roam in the streets and sing in the night.
And then we have a wrestling–without hitting the face– right in front of the Ruins of St. Paul’s…
In darkness,
I use the Magnesium light to penetrate into the people, filter through the air,
and the light instantly oozes the whole space,
its warmth wrapping us all – no one can escape.
All these are as if a movie, permanently on.
This is absolutely a high class silly thing.
There are plenty of moments in life for us to enjoy being silly.
That is our attitude towards an unfailing youth.
Those who do not understand are truly silly billy.
————–
個人簡介
歐陽永鋒 , 一九八四年出於於澳門。自小家庭關係奇特,因此陪養出孤獨
和質疑的反叛個性。高三畢業後離澳,前往台灣就讀昆蟲學系,奔向未知
的大自然。大學期間狂熱照相、胡亂拍片。長期受日本cult片與小說的影
響,其間花費二百元台幣,拍攝實驗短片《屬於染色體紅的突變》(The
Mutation),獲「澳門國際電影及錄像展 」的評審團推介獎,以及製作攝
影集《關於女孩的投幣照相機》(About The Girl ‘s Coin Camera),參
加日本Epson國際百萬影像大賞獲 佳作(Epson Color Imaging Contest
2006)。
大學畢業後不想回澳,然後推甄進入雲林科技大學(NYUST)的視傳研究所
(Department And Graduate School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接受學院式的摧殘。二零零九年獨資製作攝影集以及同名影片《腦花》
(Think in Sick),獲得一最佳視覺製作獎。在撰寫畢業論文的期間,偷跑
回來拍攝澳門電影《愛情在城》(Love in The City)。
二零一一年決定回到這個寂寞荒島,一邊接拍廣告影片賺生活,一邊探索人
生與影像的無邊弗界。目前興趣是收藏古物、聽獨立樂團、飲酒、以及發掘
新的無聊樂事。
Ao Ieong Weng Fong was born in Macao in 1984. In his childhood,
the weird relationships in his dysfunctional family made him
develop a rebellious and distrustful personality, marked by
loneliness. Upon completing his high school, Ao Ieong left Macao
for Taiwan, where he studied entomology, exploring the unknown
insect world. During his university years, he became passionate
about photographing and filming, which led him to a shooting
spree. At the time he had already been quite influenced by Japanese
cult movies and novels. Thus he invested 200 Taiwan dollars on
making an experimental short film, The Mutation, which would later
won him the Jury’s Commendation Award at the Macao International
Film and Video Festival 2008 – Macao Indies. Earlier,
he produced an album, entitled The Girl’s Coin Camera, which was
selected as Work of Excellence at the Epson Color Imaging Contest
2006 in Japan.
After graduation from university, Ao Ieong did not want to return to
Macao and through a Recommendation-Selection Admission
Program he was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And Graduate School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NYUST-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here he majored in image creation and
graphic design – receiving, or rather, being tortured by, formal
academic training. In 2009, he self-funded the production of an
album and a film, both titled Think in Sick, which won an award of
Best Visual Production. Later on, while writing his thesis, he briefly
fled back to Macao to film Love in The City, a local movie.
In 2011 the artist decided to return to the desolate island of Macao,
and has since been trying to make a living by shooting
commercials, while exploring the infinity of life and images.Today
Ao Ieong enjoys such hobbies as collecting antiques, listening to
indie bands, drinking, and, above all, discovering silly and yet happy
new things.
2013年第一屆VPPM 特約模特及主播訓練課程 其間同時開設攝影和錄影製作課程 如何能夠表演自己 若遇到特發事件, 如何處理 為什麼別人的pose 好過我? 我的形象是? 對攝影及錄影者有興趣者 如何步獨模特兒的美態 怎樣指揮和策劃一個活動拍攝 專業器材的使用 費用1500元澳門幣 全部課程需簽二年合約, 第一年死約, 第二年自由約 若完成了課程而成續合作 將會自動成為vppm 永久會員 報名表可以到以下網指填寫 http://www.vppm.org/join_app.php
由全藝社及東方基金會主辦,SKY 21協辦的VAFA國際錄像節2012已於十二月一日晚上六時半在東方基金會盛大開幕。多位藝術家及藝術愛好者亦到場支持,場面熱鬧。
VAFA國際錄像節至今已舉行了三屆,為本澳其中一個最主要的錄像藝術節目,首兩屆分別收到一百一十七件及一百六十件作品,而今屆的徵件數量更是歷屆之冠,合共收到二百二十二份來自三十七個國家及地區的申請,當中包括澳門、中國、葡國、德國、法國、巴基斯坦及墨西哥等。今屆的優勝作品為德國藝術家Maximilian Schmötzer及Fabian Heitzhausen二零一一年的創作 – 「對話」。另外十二套入圍作品包括「工廠」(葡國)、「填充」(意大利)及「如在草原中拾起樹葉」(葡國)。這十三套作品於十二月二日二零一三年一月六日於東方基金會放映。
在開幕式中,VAFA總監若瑟.狄莫表示今屆錄像節印證了VAFA的發展。對比起過往兩屆,今屆的徵件數量最多。同時亦開展了與其他地區的錄像節合作計劃,令節目內容更豐富多元。繼把VAFA帶到北京後,今屆VAFA部份精選節目亦於里斯本播放,這對VAFA而言是具代表性的一步。隨後東方基金會代表包娜頒發獎項予今屆得獎隊伍的代表Fabian Heitzhausen。Fabian Heitzhausen亦於開幕式翌日於東方基金會舉辦了一場得獎者對談,交流經驗。頒獎儀式結束後,大會放映了其餘12套獲榮譽獎的作品。此系列作品將和另外五場放映會於東方基金會及SKY 21中舉行,包括、「未經測試的寂寥」、「中國視野1」、「中國視野2」、「動態影像1」及「動態影像2」。
「前浪.後浪 — 全藝社五周年會員作品展」將於本月八日下午四時正開幕,FUSO里斯本國際錄像節精選作品及VIDEO BRASIL精選作品「史觀」將於當日六時正及七時正進行。而兩個錄像展的國際著名FUSO創立人及策展人António Da Câmara Manuel及以色列藝術家Irit Batsry亦會到場分享心得。
有關其他放映會的詳情,請瀏覽全藝社網站:http://www.afamacau.com/、VAFA網誌:vafa-videoartforall.blogspot.com及VAFA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Vafa.VideoArtForAll
VAFA 國際錄像節 2012獲澳門特區政府社會文化司、文化局及澳門基金會贊助部份經費。媒體合作夥伴包括雅昌藝術網、99藝術網、《畫廊》、今日澳門、句號報、新浪微博、新浪收藏及澳門tv。查詢請於辦公時間內致電2836 6064或電郵至afamacao@gmail.com。
為慶祝全藝社成立五週年紀念,全藝社將於十二月舉辦一連串慶祝活動,其中包括三場藝術講座及「前浪.後浪 — 全藝社五周年會員作品展」。而第一講「卡塞爾128小時」已於十一月二十八順利舉行,反應熱烈。多名本地藝術家、學生及藝術愛好者聚集全藝社畫廊,相互討論及交流心得。
五年一度的「卡塞爾文件展」在德國城市卡塞爾舉行,每屆吸引數以萬計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愛好者到場參觀。作為全球最頂尖的國際當代藝術展之一,「卡塞爾文件展」代表着創意及自主性,揭示國際藝術的最新面貌。適逢全藝社五週年紀念,大會特別邀請了澳門藝術家王瑞麟,分享他於年中到訪「卡塞爾文件展」的所見所聞。
全藝社將於十二月五日(星期三)晚上八時半在全藝社畫廊舉辦第二場講座 – 「威尼斯雙年展參展經驗」,屆時多名本澳藝術家將會到場,分享參與「威尼斯雙年展」的經驗和感想。威尼斯雙年展歷史源遠流長,澳門於二零零七年首次以「中國澳門」的身份參與威尼斯雙年展,成為澳門當代藝術發展的里程碑。最後一場講座將於十二月十二日(星期三)晚上八時半舉行。會長朱焯信將分享全藝社過去五年的發展歷程及於本澳藝壇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探討未來發展的機遇及困難。另外,VAFA國際錄像節2012的得奬者Fabian Heitzhausen將於本週日下午四時半於東方基金會與觀眾對談,歡迎有興趣人士參加。以上講座費用全免,登記或查詢,請電:2836 6064或電郵:afamacao@gamil.com。有關活動詳情,請瀏覽全藝社網站:http://www.afamacau.com/。